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09
根据《婚姻法》第18条和《婚姻法解释(一)》第19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提供以下证据来证明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1) 婚前取得的财产证据:婚前财产,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在结婚后仍属于一方所有。婚前财产的性质不会因结婚年限的长短而发生变化,除非夫妻双方书面重新约定财产归属。婚前财产范围的确定通常按照登记结婚的时间来确定,登记结婚前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登记结婚后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
对于不动产如房产,在离婚纠纷中,可以提交法定登记机关的登记证明,证明自己在婚前拥有相关不动产的所有权。对于首饰、电器等贵重动产,可以提交购买物品时的发票作为证据,因为发票上有购买日期,可以确定购买时间是婚前还是婚后,从而判断财产归属。需注意的是,有些卖方提供的是收据而非发票,这种收据不被认为是正式票据,若在庭审过程中对方当事人不承认收据的真实性,人民法院一般不会采信,因此购买贵重物品时应开具正规发票。当然,如果没有发票,而是通过信用卡付款,也可以提交信用卡对账单来证明财产取得时间。
(2) 医疗费、生活补助费的证据:一方因身体受伤而获得的证据。
(3) 遗嘱或赠与合同明确归一方所有的财产的证据。
(4) 物品属于一方专用的证据。
(5) 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的证据。
(6)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的证据。
在我国,不动产主要指住房。由于我国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并存的二元经济模式,住房的管理制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城市住房大多属于商品房,这些商品房必须经过相应的产权登记,有权机关才会发给产权人房屋所有权证书。因此,夫妻双方共有的商品房,在起诉离婚时必须向法院提交相应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对于农村的住房,由于大部分是自建房,且农村房屋登记制度不完备,通常没有所有权证书。但是,农村建房涉及宅基地的审批问题,一般在建设房屋时会有宅基地使用证明,我国实行“地随房走”,因此在起诉时可以提交相应的宅基地使用证明来证明房屋产权归属。
在离婚时,如果要求法院分割汽车、冰箱、电视等动产,一般来说,由于这些动产直接归双方使用,一般属于婚后财产,可采用实物分割或变价补偿等方式进行平均分割。
总之,在离婚案件中,根据《婚姻法》的规定,除非婚姻关系双方有另行约定,婚前个人财产不会随着婚姻关系的建立而变为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婚前个人财产仍属于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分割。在这种情况下,财产取得的时间就非常关键。因此,在离婚诉讼中,必须向法院提交能够证明财产取得时间的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