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性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9

 
427015
交通肇事后有些司机会有逃逸的行为,觉得自己无法承受交通肇事的后果或是自己当时是酒驾的状态会罪加一等。不管怎么样交通肇事逃逸都是违法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后也会被警方追究更多责任。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下面意见。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未采取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措施,也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而擅自离开现场的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涉及到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无法得到落实。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界定

如果行为人在不明知肇事情况的情况下继续驾驶车辆,其所谓的“逃逸”行为在主观和客观上无非是正常行驶行为的延续,属于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

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刑事处罚:

1.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 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行为导致人员死亡,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 若交通肇事导致一人以上重伤,且行为人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被定罪处罚:

(一) 在酒后或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 明知驾驶的机动车辆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的。

(四) 明知驾驶的机动车辆无牌证或已报废的。

(五) 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 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小事故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理
  2.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3. 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
  4.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
  5. 交通肇事罪的减轻处罚情形
  6. 酒驾、醉驾与肇事逃逸的法律关系
  7.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