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04
回答:当职工遭受工伤后,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如果存在残疾或者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其雇主应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如果工伤职工本人因身体等原因无法提出劳动能力初次鉴定、复查鉴定、再次鉴定的申请,可以由其近亲属代为提出。
回答: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应向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代表组成。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劳动能力初次鉴定和复查鉴定工作。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对初次鉴定或复查鉴定结论不服提出的再次鉴定或对部分中省企业职工的劳动能力进行初次鉴定。
回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应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工伤认定决定书》的原件和复印件;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复印或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的病历材料;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回答:工伤职工应按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前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参加现场鉴定。对于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安排专家上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如果工伤职工因故不能按时参加鉴定,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同意,可以调整现场鉴定的时间,并相应顺延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工伤职工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现场鉴定或拒绝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安排的检查和诊断,那么该次鉴定将终止。
回答: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根据伤情程度等因素,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与工伤职工伤情相关科别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情,结合医疗诊断情况,依据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提出鉴定意见。参与鉴定的专家都必须签署意见并签名。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回答:如果工伤职工或其用人单位对初次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的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申请再次鉴定时,除了提供上述规定的材料外,还需要提交劳动能力初次鉴定结论的原件和复印件。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将是最终结论。
回答: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如果工伤职工、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了变化,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对复查鉴定结论不满意的,可以根据《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申请再次鉴定。
回答:对于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骗取鉴定结论和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责令退还所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并处以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回答: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因工伤致残的情况,将适用《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