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7
目前钢铁企业的供应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间贸易商。作为中间商,他们的资金实力相对较弱,资金一直在高速运转。如果出现任何环节的脱节,很容易导致资金链中断。而钢铁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上游资源,也采取了预付款的方式与中间供应商合作。因此,如果中间供应商遇到资金中断的情况,就会立即影响到钢铁企业预付账款的安全。
举例来说,某企业在一原料供应商发货但尚未验收入库时,认为主要风险已经消除,于是支付了全部货款。然而,在货物验收时,发现货物质量严重不合格。根据合同条款,只需要支付运输费用而不需要支付货款。然而,对方已经收到了货款。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纷,最终对方选择了注销公司,导致预付账款成为坏账。
由于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一大批小矿小窑开始复苏。然而,这些小矿小窑在安全生产和工农矛盾等方面面临着无法预测的风险。当钢铁企业预付货款给这些企业时,预付账款的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因为这些供应商可能会发生生产经营危机,导致无法收回预付款。
近年来,钢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断上涨。为了在资源供应上占得先机或通过锁定价格降低采购成本,企业往往降低信用条件,采用预付款的方式签订合同。降低信用条件可能会获得竞争优势,确保原燃材料商品的优先供应,但也带来了预付账款的风险。因此,放宽信用标准、盲目竞争也是导致预付账款风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