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房屋拆迁部门的强制拆迁决定不服的情况,可以在作出强制拆迁决定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进行了复议申请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的15日内提起诉讼。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超过期限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会产生两个法律后果:一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人民政府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拆迁;二是人民法院不能强制执行。然而,实践中有些市、县人民政府不守法,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法院不能依法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进行强制拆迁。
如果没有补偿决定,任何单位都不能采取强制拆迁。实践中,可以强制拆迁的主要情况有两种:一是签订了补偿协议但不搬迁;二是作了补偿决定,既不搬迁又不按照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没有提供货币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强制拆迁。
(一)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裁决并送达拆迁当事人;
(二)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超过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未搬迁;
(三) 拆迁人依法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四) 有要求必须实施行政强制拆迁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