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7 更新时间:2023-09-15
根据法律规定,离婚案件的调解程序要求婚姻当事人自愿参与。因此,在离婚案件中,婚姻当事人是参与调解的主要主体。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是否离婚也是婚姻当事人自己的决定。为了进行离婚案件的调解,婚姻当事人需要主动参与调解过程,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除了婚姻当事人本身,婚姻当事人的父母也可以参与调解。他们在调解过程中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案件中的代理人只能代表当事人表达离婚或不离婚的意见,而不能代表当事人向法院表达意见。即使当事人授权代理人代表自己表达意见,也是不被允许的。这是因为“具有人身属性的意思表示不能代理”的强制规定,但该规定仅适用于完全行为能力人的情况。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案件,这一规定就不适用了。因为这些当事人本身无法表达意见,如果不考虑客观存在的法律事实,坚持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表达离婚及其他问题的调解意见,将不利于案件的审理。
此外,对于完全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当事人,如果因为客观原因无法亲自参与调解现场,但书面上表明了自己的意愿,并要求委托父母代为参与调解,如果因为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不被允许,将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因此,筆者认为,在两种情况下应允许婚姻当事人的父母作为主体参与离婚案件的调解:一是当婚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下,父母可以无条件地参与离婚案件的调解;二是当婚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便参与调解,却通过书面表达意见并委托父母代为办理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在受委托的前提下全程参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