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6
根据我国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一旦违章建筑被检举或报告给主管建筑机关,该机关应立即停工,并指定相关人员进行拆除。拆除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佩戴识别证,并携带拆除文件。
主管建筑机关在接到违章建筑报告后的五天内进行勘查,如果认定需要拆除,应立即进行拆除。如果认定尚未构成拆除要件,应通知违建人在收到通知后的三十天内依法申请执照。如果违建人未按规定申请或逾期未补办申领执照手续,主管建筑机关有权进行拆除。
违章建筑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国务院文件中,但在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中,并未对违章建筑进行明确界定。然而,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土地、房屋、规划、建设、市政、环保、防洪、消防、公路、铁路、航空、港口、防震减灾、文物、园林、水等不同角度,制定了不同的界定规则。这些规则的混乱常常导致一般违章与严重违法之间的法律边界模糊,使得行政机关可能背离依法行政原则超越职权,甚至滥用职权对违章建筑进行具体行政行为。
为了更好地区分违法建筑和违章建筑,有必要将违章建筑作为狭义理解。违章建筑是指违反行政规章和各种制度规定而建造的建筑物。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建造的建筑物则称为违法建筑。
在进行拆迁补偿时,需要注意区分违章建筑和建筑使用的材料。根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但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违章建筑人对违章建筑使用的材料享有合法的财产权,因此拆迁人在拆除违章建筑时依法不给予补偿,并不意味着对拆除违章建筑使用的材料也不给予补偿。
此外,在拆迁补偿中,还需要注意区分违章建筑和建筑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违章建筑根据是否具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违章建筑,一类是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违章建筑。如果违章建筑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即使在拆迁时不对违章建筑本身进行补偿,也必须考虑土地使用权对违章建筑人的财产利益。对于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违章建筑,拆迁人可以不补偿使用该土地的违章建筑人;但对于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违章建筑,拆迁人应当就拆除违章建筑给违章建筑人造成的土地使用收益损失进行适当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