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起诉的条件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4
要提起行政起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原告主体合格
原告必须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2. 明确的被告
起诉必须指明具体的被告。
3. 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起诉状必须包含明确的诉讼请求和相关的事实依据。
4. 提起诉讼的方式
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并递交书面起诉状。
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提起行政起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能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提起起诉
行政起诉只针对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提起起诉。
2. 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
对于某些具体行政行为,法律规定必须先向作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复议请求,不服复议决定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有些行政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 注意诉讼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起诉时效有以下几项规定:
- 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4. 注意被告主体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但如果复议机关维持了原决定,则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则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事项
以下情况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 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 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 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 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管辖
1. 级别管辖
一般的行政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
2. 地域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