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9
公司解散和清算是公司纠纷中的敏感问题,也是公司诉讼中的难点。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公司的存亡,还事关债权人和股东权益的保护。然而,目前我国有关公司解散和清算的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对于股东要求解散和清算公司的纠纷来说,由于现行公司法缺乏相关规定,导致大量案件无法得到法院的处理。随着这类案件的增多,股东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根据《公司法》第180和182条的规定,公司可以根据以下四种条件进行法定解散:
除了这些情况,实际上还存在股东单方要求解散公司的情况(例如公司僵局纠纷)。然而,对于这种情况,现行法律未作出规定,因此大量的诉讼案件无法得到处理。早在1998年,山东高院就向最高法院请示了这个问题,但最高法院以没有现行法律规定为由,批示不应受理。然而,最高法院在同年1月的批示中指出,中外合资企业的股东有解散请求权(尽管法院不应参与清算事务,而应由当事人自行进行)。因此,在股东要求解散公司的问题上,我国的司法实践采取了两种做法。实际上,股东要求解散公司的诉求在国外普遍存在,只是要求有限制地行使。
我们认为,赋予股东解散请求权与保护股东投资权益和建立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等重大问题相关。如果股东在公司内的权益受到其他股东的严重侵害和压制,而又无法通过转让或减资退股的方式自行救济,只能要求解散公司来退出,否则股东的股份将长期被套牢,股东的投资权益和目的将无法实现,股东的投资积极性也难以为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股东的解散请求权就像股份转让权一样,应视为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此外,一个内部治理混乱、股权受到严重侵害的公司必然是以违法失信、不负责任的市场主体形象出现,因此法院判决令其退出也是合理的。相反,如果任其继续存在,内部侵权行为将会继续扩大,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不应仅从维护公司和债权人的观点出发,一味限制公司的解散,而应综合考虑市场体制建设和股东投资保护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