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5
近年来,“群旅游”活动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然而,这种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风险。以重庆的钟先生和妻子秦女士为例,他们参加了一次由某自驾俱乐部发起的“内蒙古额济纳旗9天自驾游”,结果在旅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秦女士受伤后,由于未购买任何意外保险,领队以免责协议为由逃避责任,导致钟先生不得不自行维修车辆,秦女士承担高额治疗费用。
在“群旅游”过程中,交通事故可能会导致参与者受伤甚至死亡。一旦发生事故,受害者往往会要求司机或组织者赔偿损失,而司机和组织者往往以提供无偿服务为由拒绝赔偿。对于这种情况,法律上存在着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针对这些情况,律师认为,驾驶者在承担赔偿责任时应负安全保障义务,无论是否为有偿服务。对于无偿搭载的参与者,驾驶员在承担赔偿责任时可以酌情适当少承担一部分;对于有偿搭载的参与者,则应在责任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如果组织者未尽审查义务而雇佣没有营运资格的司机和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则组织者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除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风险,还存在着因意外灾害或事件而导致参与者伤亡的损害赔偿风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组织者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组织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另一个案例是临沂市李女士参加的一次“豪华一日游”活动。虽然活动宣传中声称只需要付费138元,但实际上参与者却挤在一辆无座面包车上,采摘的草莓也未成熟且数量有限。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宁波的方先生身上,他参加的“重庆六日游”活动中,豪华旅游大巴被改成了破旧中巴,酒店和餐饮标准也大打折扣。这些情况表明,“群旅游”活动中存在着组织者从中牟利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规定,只有取得旅游主管部门许可和办理工商登记的旅行社才有权组织旅游活动。而“群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是无权以营利为目的组织任何旅游活动的。如果组织者借此营利,其行为违反了旅游法的规定,并涉嫌欺诈。此外,组织者在组织“群旅游”活动时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对参与者的意外伤亡承担责任,除非参与者故意造成伤亡。
为了避免“群旅游”活动中的法律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最重要的是,参与者和组织者在“群旅游”活动中应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量力而行,尽量将人身损害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