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的夫妻财产划分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5
离婚时如何确定财产分割的范围
一、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十八条的规定,夫妻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应当区分开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相关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以下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 一方或双方通过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
(2) 一方或双方继承、受赠的财产;
(3) 一方或双方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经济利益;
(4) 一方或双方从事承包、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所得的收益;
(5) 一方或双方取得的债权;
(6) 一方或双方的其他合法所得。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转业费等一次性费用,应按照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的方式计算,所得数额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其次,夫妻分居两地并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应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财产分割时,各自分别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如果双方所分财产差距较大,差额部分应由拥有较多财产的一方以与差额相等的财产进行抵偿。
二、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难题
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有时难以确定,主张权利的一方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有力证据,并且法院也无法查证,将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在实践中,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往往容易混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20条的规定,如果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未从家庭共同财产中分离出来,一方要求分离的,可以先就离婚和已查清的财产问题进行处理;对于暂时难以查清的财产分割问题,可以告知当事人另行处理;或者中止离婚诉讼,待财产分离案件审结后再恢复离婚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