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4
连带债务的成立要求债务人是两个以上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连带债务人必须同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具有平等的民事法律地位。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成为连带债务的主体。
在连带债务的产生原因中,有意定原因和法定原因两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设立债务关系的主体资格,不能成为连带债务人。虽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订立符合自己意识的债务关系,但这些债务关系相对简单且标的额较小。而连带债务属于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的债务,根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意识发育水平,他们没有资格设立这种债务。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不是连带债务产生的原因,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虽可成为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之债的主体,但这种债不属于连带债务。
共同侵权是构成连带债务的原因之一,但侵权行为的债务主体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虽然无民事行为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但他们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的债务主体。因此,缺乏民事行为能力者也不能成为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连带债务的主体。
连带债务的成立要求债务标的必须相同。如果债务标的不同,就不能成立连带债务。例如,对同一债权人,甲负有金钱给付义务,乙负有特定物给付义务,丙负有劳务给付义务,就不能成立连带债务。关于债务标的是否可分,学者们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债权人可以请求连带债务人中的一部分给付,那么如果债务标的不可分,一部分给付就无法实行。另一种观点认为,即使依当事人的意思,各付不可分债务时,仍可成立连带债务,只是债权人不能请求一部分给付而已。我认为债务标的是否可分,并不影响连带债务的成立。债权人可以请求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为部分或全部给付。在连带债务人给付债务标的之前,他们的给付份额是不确定的,因为债权人可以请求部分或全部债务标的的给付。从这个角度来看,连带债务的债务标的是可分的。当然,在连带债务人内部,他们的给付份额应是确定的。
连带债务人之间的债务须具备同一目的。每个连带债务人都有向债权人清偿债务的义务,即每个债务人都有义务满足债权人的请求,使债权得以实现。因此,只要有一个债务人进行全部清偿,其他债务人的债务就会消失。实际上,每个债务人之所以负全部给付的义务,以及一个债务人的完全给付就会导致债务消失,是因为多个债务人共同结合,每个债务人的债务都是为了达到共同目的的手段。因此,无论给付的内容是否相同,各债务必须具备共同目的。只要有一个债务人进行全部清偿,债权人的目的就可以实现,其他债务人的债务就会失去存在的理由而消失。
共同目的指的是连带债务对债权的确保和满足。各债务人根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相互结合以实现共同目的,形成连带关系。因此,数个债务人之间的连带关系是他们债务共同目的的实现形式。这种连带关系的产生既有法定原因,也有意定原因。因此,无论多数债务人是否意识到他们的债务,只要他们之间存在连带关系,就可以认定具有共同目的。一般来说,由于意定产生的连带债务,债务人一般都能意识到共同目的的存在。但是,由于法定原因产生的连带债务,债务人不一定意识到共同目的的存在。然而,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共同目的的存在,只要实际上存在共同目的,他们之间就会产生连带债务。如果数个债务人的债务缺乏共同目的,那么他们的债务就是数个单独的债务,或者并非真正的连带债务。
连带债务的成立要求债务人之间具备连带关系。这种连带关系是指数个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非个人利益的事项,其效力及于其他债务人。这种连带关系应该是属性上的连带。这决定了如果数个债务人中有一个清偿完债务,其他债务人的债务就会消失;也决定了发生在部分债务人身上的清偿、提存、抵消、免除、时效完成等行为,会使债务部分或全部消失,其效力及于其他债务人。如果仅仅是数额上的连带,是不会产生这些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