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3
定金具有担保性质,主要发挥三种作用:担保、证约和预付款。作为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定金责任不以实际发生的损害为前提,适用的是“定金罚则”。定金责任的承担不能替代损害赔偿,即不能将定金责任作为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也不能将定金计入损害赔偿的计算范围。当同时适用定金和损害赔偿时,法院应酌情减少定金的数额,以保证总值不超过标的物价金总和。
损害赔偿是一种违约责任形式,双方具有独立性。损害赔偿以损害为前提,以赔偿实际损失为限度。在不适应继续履行的情况下,受损方可以要求违约方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挽回损失。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如果标的物的瑕疵可以修补,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修补瑕疵,并由其承担修补所需费用。然而,如果修补后仍导致债权人遭受损失,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给予损害赔偿。此外,在合同解除后,当通过恢复原状、采取补救措施等方法无法使财产关系恢复原状时,受损方可以通过损害赔偿来获得补偿。
根据中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可以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在解除合同后,如果通过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等方法无法使财产关系恢复原状,受损方可以通过损害赔偿来获得补偿。
损害赔偿的范围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而定,除了赔偿实际损失外,还包括管理、维护标的物所产生的费用以及因归还财产等本身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然而,合同解除时的损害赔偿不应包括可得利益(即期待利益)的损失。因为期待利益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当事人选择解除合同意味着不再继续履行合同,因此不考虑对期待利益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