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8
合同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订立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应当被视为无效: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5条规定,如果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17条的规定,侵占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的人应当返还财产,如果不能返还,则应该折价赔偿。根据第134条的规定,停止侵害和返还财产是承担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唯一机关,其作出的判决和裁定一旦生效,具有强制力。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决执行,维护判决和裁定的严肃性和稳定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313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或者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将受到刑事处罚。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5条的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一规定明确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要构建和谐家庭,首先需要尊老爱幼,保持家庭和睦。和谐家庭不仅为全家老少的幸福所必需,也是社会安定和稳定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