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3
应当先履行合同债务的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是: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A经营状况恶化B丧失商业信誉C转移财产D更换法定代表人。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根据《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如果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这种情况并非当事人故意造成的,而是由于经营能力不足或经营不善导致的。由于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可能无法清偿债务,因此,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行使不安抗辩权。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根据《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如果后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期届至前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那么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后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的意图是明显的,即严重违约的默示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先行履行支付义务,可能导致自己无法实现债权,造成自身损失。因此,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三、严重丧失商业信誉
商业信誉是商家的生命,也是其经济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履约能力的具体体现。根据《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如果一方商家严重丧失商业信誉,其履约能力必然受到影响,构成先期履约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四、其他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根据《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如果后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表现出丧失或可能丧失债务履行能力的情形,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这条规定是一条弹性条款,旨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该条件的规定,只要后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表现出丧失或可能丧失债务履行能力的情形,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就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