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0
根据人介绍,原告和被告于2007年9月18日登记结婚。他们在婚后于2009年12月20日生育了双胞胎儿子薛某甲和薛某乙。2012年1月30日,原告提出与被告离婚的要求,被告同意离婚,但要求原告返还陪嫁,并平分土地补偿金以及夫妻共同财产。在本案审理过程中,被告声称原告手中持有他们夫妻和孩子四人的土地补偿金共计100,000元。原告承认2009年土地补偿金每人发放6,700元,属于他们夫妻之间的;2010年每人发放14,500元,属于他们夫妻和孩子四人的;2011年每人发放5,600元,也属于他们夫妻和孩子四人的。原告声称其中约40,000元的土地补偿金已用于生活消费。原告还声称被告手中曾有20,000元的存款。被告承认这笔存款已被用于消费。双方未提交相应证据。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主张的陪嫁属于被告的婚前个人财产,离婚时原告应归还被告的陪嫁;土地是农村人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农村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因此,近三年按人头分配的土地补偿金应属于个人财产。对原告和被告声称的其他财产,由于缺乏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事实,法院不能予以认可。法院决定不再对双方在生产生活中消耗的财产进行分割。
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夫妻一方的财产包括以下情况:
(一) 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而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即使是婚前财产,在夫妻共同生活多年后也会变成夫妻共同财产。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