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25
离婚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根据其性质,必须即时发生并产生确定的法律效力。离婚行为不能处于一种效力极不确定的状态,婚姻当事人的法律地位要么是确定的存续,要么是确定的解除。在离婚协议中添加某种条件,使得婚姻的终止取决于不确定的条件发生,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所附条件发生,婚姻关系终止,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解除;如果所附条件不发生,则原有的婚姻关系继续有效。这样的条件使得原本应该确定的夫妻法律关系变得无法确定。这不仅违背了离婚行为的法律性质,也使得婚姻双方的法律地位无法稳定。
在离婚协议中添加条件违反了民法公序良俗的原则。所有与身份关系密切相关的行为,如结婚、离婚、收养、解除收养关系等,一旦添加条件就违反了公序良俗的原则。因此,在协议离婚中绝对不允许添加条件。如果婚姻当事人在离婚协议中添加条件,就会与离婚法律行为的内容发生矛盾,导致协议离婚行为无效。例如,当事人在离婚协议中约定,离婚后对方不得再婚,如果一方再婚,离婚效力终止。这样的协议不仅违反了公序良俗,也使得双方的法律关系变得不确定,违反了身份关系的单一性和确定性特征,因此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