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法律依据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法律依据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3-21

 
378608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法律依据及计算方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计算依据是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二十年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5条第二款的规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遵循相关法律的规定。此外,《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8条第一款第(五)项明确规定了对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计算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执行。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式

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死亡赔偿金的计算采用客观计算方法,以定型化赔偿模式确定赔偿标准和赔偿年限。具体而言,60岁以下的受害者,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赔偿金的赔偿年限为20年。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受害者,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受害者,按照五年计算。

如何选定受诉法院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依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标准,因此受诉法院的选择与赔偿金数额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包括被告住所地法院和交通事故发生地法院。当事人在起诉前可以查阅当地统计部门的数据,选择标准较高的法院所在地,这样选择有利于赔偿金的计算。在选择受诉法院时,还需要考虑诉讼成本,例如路途远近、赔偿标准的差异比例、当地诉讼是否方便以及地方性保护等因素。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标准的适用问题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的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数额存在明显差异。在交通事故中,如何区分适用城镇标准和农村标准来计算赔偿金,是一个问题。在实践中,普遍认为应以死者户籍为准,即城镇户籍的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农村户籍的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然而,以户籍为依据来确定标准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司法解释的原意。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死亡赔偿金是对未来收入减少的补偿。考虑到目前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就业、安家、定居的情况普遍存在,这部分农村户籍人员的收入和生活支出与城镇户籍人员并无明显差异。因此,笔者认为以死者经常居住地作为适用城镇标准或农村标准的条件更加公平、切合实际,并符合立法原意。

交通事故中胎儿死亡的问题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当事人死亡导致胎儿死亡,是否需要赔偿死亡赔偿金呢?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无须赔偿。胎儿尚在母体中,没有民事权利能力。我国目前的法律只考虑胎儿将来的继承问题,对于其他胎儿利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延伸阅读
  1. 贵州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2. 受害人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项目
  3. 车祸精神抚慰金的计算方式
  4.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项目及计算方法
  5. 2020上海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项目及标准

交通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责任方无力赔偿,受害方可通过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 交通肇事判刑后无赔偿能力的处理办法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
  4. 湖南省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
  5. 2020年辽宁省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解析
  6. 醉酒无证驾车撞人 一死一伤获刑2年赔60万
  7. 辞退与辞职、开除的区别及法律解读
交通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