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的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况。当事人取得不正当的钱财后,损失方有权要求得利方返还,如果得利方拒绝返还,则构成不当得利。
1. 善意受益人:善意受益人是指在取得利益时并不知情,即不知道所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善意受益人只有在现存利益的范围内才有返还义务,如果利益已不存在,则无需返还。现存利益并不仅限于原物的固有形态,即使形态发生改变,只要其财产价值仍然存在或可以代偿,仍然属于现存利益。
2. 恶意受益人:恶意受益人是指在取得利益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恶意受益人应当返还其所得的全部利益,即使利益已不存在,也应承担返还义务。
3. 先善意后恶意受益人:如果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但之后变为恶意,那么其返还的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的利益范围为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情况下,受损失的人可以要求得利人返还所得的利益。但以下情形除外:
1. 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2. 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3. 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根据第九百八十六条规定,如果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所得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并且所得利益已经不存在,那么得利人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