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规定及其差异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资产管理 > 财产清查法律知识

相关规定及其差异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2

 
36965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税法及财务通则中关于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初始确认,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固定资产改良,固定资产预计弃置义务,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等方面。

根据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取消了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非主要设备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的规定。此外,准则还取消了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划分标准的相关规定,只在存货准则中规定了周转材料的摊销。因此,企业应按重要性原则来划分固定资产与周转材料。

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与《企业会计准则》一致。

财务通则第二十六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内容进行了规定,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来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内容。

(一)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

根据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应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支出: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计税基础的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税法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界定实际上与准则对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规定相同。由于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必须重新确定使用年限等,因此与税法的处理实质上并无差异。

(二)固定资产预计弃置义务

准则规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因素。企业应根据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不属于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费用应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预计弃置义务在会计处理上构成固定资产成本,同时也构成预计负债。由于税法不允许在预计当期扣除预计负债(只能在实际履行负债义务期间扣除),因此会产生时间性差异。

(三)持有待售固定资产

准则规定,对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应予以终止确认: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事实上,对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企业可以按资产损失进行处理。

对企业的主要影响

(一)固定资产范围界定将直接影响企业损益及税收成本

准则和税法都取消了对固定资产价值标准的规定,要求企业根据重要性原则判断和确定固定资产的范围。因此,企业如何界定固定资产将直接影响当期和后期的利润。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界定得宽泛,当期费用将减少,企业当期利润和税负也将增加;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界定得狭窄,当期费用将增加,企业当期利润和税负也将减少。

(二)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与大修理支出的划分标准将对企业日常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大修理与改良划分的计量标准,仅规定满足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因此企业如何确定固定资产大修理与改良的划分标准将直接影响当期和后续期间的损益。同时,由于准则不允许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处理大修理费用,对有大量大修理费用的企业来说,将直接减少当期损益。税法事实上扩大了大修理范围,如果企业为了减少纳税差异而按税法的标准确定大修理费用核算范围,将减少当期损益。

(三)企业税收处理合规性的难度加大

税法目前对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和范围、固定资产改建支出的摊销年限、预计净残值等尚未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判断可能与主管税务机关的判断产生差异,增加了税收处理合规性的风险。

(四)对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认定将影响企业税收成本

税法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折旧。然而,对于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认定尚不明确。因此,这些范围的认定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税收成本。

(五)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和自行购建固定资产初始确认不一致,理论上将产生时间性差异

对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所得税准则不允许确认初始确认所产生的差异,因此初始确认可不进行会计处理。然而,后期计提折旧所产生的差异如何处理,准则未明确。

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税法规定按竣工决算前的实际支出作为计税基础;准则规定按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计提折旧依据,如果价值有变化,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固定资产在整个寿命期间计提的折旧是一致的,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未办理竣工决算的这一期间。这个问题税法未明确规定,可以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即不产生时间性差异。

应对策略

(一)依法定程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范围

确定固定资产范围时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划分固定资产范围。同时,要明确单项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确定固定资产目录时,应同时确定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以规避税收违规风险。

(二)合理确定固定资产大修理政策

应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结合企业经营实际确定固定资产大修理和改良的划分范围。对于重大的单项固定资产,最好明确大修理和改良的范围。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三)规范企业固定资产分类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都应认定为与生产经营相关,不应再将某些固定资产认定为非生产经营类别。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存货、应收款项等。

(四)合理运用加速折旧政策

准则和税法都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需要大规模投资的企业应充分运用这一政策。对于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如果能够合理确定在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应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如果无法合理确定在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应在租赁期和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五)加强自建项目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加强管理,确保按期办理竣工决算。

会计准则、税法和财务通则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对财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更准确地把握其异同点,以使法规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公司资产管理热门知识

  1. 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风险分析
  2. 股权转让协议和增资协议的资金受让方不同
  3. 公司隐名股东协议
  4. 发行股份溢价价款的归属
  5. 有限公司股东的权利
  6. 新三板转制中的税收状况汇总
  7. 诈骗股权如何认定金额
公司资产管理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