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提存后的义务和程序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7-13
在现实生活中,债权人都希望债务人能偿还债务,而有些债权人在债务人偿还债务睦,往往会对拒绝债务人偿还债务,造成债务人的债务为有消灭,而这时候债务人可以通过提存消灭债务,那么债务人提存后还要干啥?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债务消灭后的债权人利益
债务人提存标的物后,债务消灭,但债权人尚未实际获得其合同利益。为了方便债权人领取提存物,债务人有义务及时通知债权人或其继承人、监护人。只有在债权人下落不明且无法通知的情况下,债务人才可以免除通知义务。提存通知可以是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内容应包括提存的标的物、提存地点、领取提存物的时间和方法等相关事项。提存通知是债务人根据法律规定的后合同义务,必须履行的义务。
提存的条件
提存是一种用于解决债务人因债务履行受阻而处于不利状态的方法,因此只有符合提存条件才能进行。提存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存在阻碍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原因:各国法律通常明确规定了提存的法定原则。一般情况下,债权人对于已提出的给付拒不受领或不能受领时,应承担迟延责任,债务人可以将给付物提存。《合同法》第101条具体规定了提存的原因,包括:(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但需注意的是,债权人只有在债务人实际提出履行的情况下才能构成拒绝受领,可以是实际交付或口头提出,如果债务人未实际提出给付,则不构成债权人拒绝受领;(2)债权人下落不明,包括债权人身份不明或债权人无法联系到的代理人或财产管理人。如果债权人下落不明但已指定代理人,或根据《民法通则》已被宣告为失踪人并指定了财产管理人,则不构成提存原因;(3)债权人死亡且继承人未确定或丧失行为能力且监护人未确定。这种情况指的是债权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后,债务人不知道向谁履行债务,同样应当允许提存;(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例如《合同法》第70条规定,债权人分立、合并或变更住所未通知债务人,导致履行债务困难的,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或将标的物提存。2. 提存的标的物必须是债务人根据合同约定应当给付的物,并且适合进行提存。该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由于提存涉及提存机关保管提存物和返还提存物,因此,提存的对象只能是物体,对于债务人的行为、不行为或纯粹的劳务等,由于其性质无法提存。其次,提存作为债务消灭的原因之一,是法律在一定条件下对清偿的一种替代安排,因此应根据合同约定适当进行提存,提存的标的物原则上应与合同约定一致,如果交付的物品与合同内容不符,则清偿效力不产生。再次,提存的标的物必须适合进行提存。各国法律通常不对提存的物品作出明确限制,但不适宜保管的物品不得提存。这些物品主要包括:体积过大的物品、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易碎的瓷器玻璃制品、易变质的水果、鲜肉等,以及价值低且需要过多保管费用的物品。对于上述物品,可以允许清偿人向法院申请拍卖,并将拍卖所得价款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