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9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交通事故伤残评定通常在治疗康复之后进行。治疗终结后,具备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将评定伤残等级。一般情况下,伤残鉴定应在治疗终结后的三个月内进行,但若伤情已稳定,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提前向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申请评定伤残等级。在进行伤残鉴定前,必须先取出固定物,如骨折治疗中的钢钉。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很多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的时间把握不准确,导致一些伤残鉴定结论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残疾赔偿金是根据交通事故受害人经过现有医疗手段和医疗水平治疗后仍然留下的伤情对工作和生活进行赔偿的法定赔偿项目。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依据是什么?交通事故中有人员受伤时,需要进行伤残等级评定,以确定赔偿金额。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评定主要依据以下三种情况:
评定人体伤残等级时,需要考虑治疗的效果。
评定人体伤残等级时,需要考虑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
评定人体伤残等级时,需要考虑交通事故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以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评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
交通事故伤残赔偿金的责任承担如下:
伤者的损失在对方车辆交强险限额内的由保险公司赔偿,超过部分由肇事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