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房屋拆迁期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6
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对房屋进行拆迁时,拆迁部门可以暂停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但可以申请延长。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对房屋征收范围内的房屋进行调查登记,包括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并向被征收人公布调查结果。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后,不得在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房屋以及改变房屋用途等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如有违反规定,不予补偿。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并在通知中载明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强制拆迁前需完成的法定事项
在实施强制拆迁之前,有一些法定的事项需要提前完成。首先,拆迁人与被拆迁人需要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公告通常规定了签订协议和搬迁等事项。拆迁人应当按时与被拆迁人签订协议,如出现矛盾,应及时协商解决。其次,房屋拆迁管理部门需要依法做出裁决。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协议,当事人可以申请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并形成调解笔录,双方签字。如果调解不成,应就争议的补偿形式、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期限等事项做出裁决,并将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最后,被拆迁户需要获得货币补偿或提供安置周转房。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对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如果拆迁人已按照法规提供货币补偿或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诉讼期间不会停止拆迁执行。此外,对于按照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颁发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的遗留问题,需要进行强制拆迁,还需要事先做出强制拆迁决定。根据建设部的规定,按照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发放的拆迁许可证,原则上仍按照原《条例》的规定执行。根据原《条例》第15条的规定,对于逾期不拆迁的被拆迁人,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限迁决定应当明确被拆迁人的姓名或名称、拆迁房屋地点、强制拆迁的事由、适用的法规条款以及限迁期限等。限迁决定一经作出,可以依法强制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