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补偿的救济程序与法律保护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标准法律知识

行政补偿的救济程序与法律保护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10-14

 
342068

行政补偿的救济程序

一、行政补偿的行政程序救济

根据《世界人权公约》第8条的规定,当人们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享受国家行政法庭的有效救济。行政调解、协商、裁决程序是行政补偿诉讼的前置程序。在行政程序中,如果行政机关满足了相对人的请求并达成补偿协议,补偿行政程序即告终结。但如果行政机关拒绝或部分拒绝相对人的请求,双方无法就补偿数额或方式达成协议,或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裁决或决定,那么就开始司法诉讼程序。

二、行政补偿的司法救济

如果被补偿人和补偿义务主体无法达成一致协议,并且被补偿人不接受补偿决定,被补偿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相关机关申请裁决,并在不服裁决的情况下提起行政诉讼。例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5条规定,如果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根据第16条规定,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当事人可以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也是行政补偿的重要救济渠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对于人民政府或城市房屋主管行政机关做出的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相关的裁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因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发生争议,或者双方达成协议后一方或双方反悔,未经行政机关裁决,仅就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总之,当申请人向行政补偿义务主体提出补偿请求后,如果请求被行政机关拒绝或无法达成协议,申请人可以在行政主体拒绝补偿之日或补偿决定送达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在接到人民法院的行政补偿协议书、行政补偿决定书、行政补偿决定书或行政补偿调解书生效后,应按照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对行政相对人给付补偿。

延伸阅读
  1. 房屋强拆后,是否可以通过信访解决
  2. 公司撤销
  3. 派出机关的行政主体资格
  4. 治安案件的跨地域抓捕问题
  5. 股权质押未办理质押登记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拆迁补偿热门知识

  1.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
  2. 动迁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
  3.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体
  4. 无证房的拆迁补偿比有证的低很多,怎么办
  5. 拆迁时城管是否有权力强制拆除房屋
  6. 村里的荒山荒地被征收,没有补偿怎么办?
  7. 征地拆迁不签协议违法吗
拆迁补偿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