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05
2007年1月4日,向女士将快3岁的小鑫送到小区的幼儿园上学。入学半年后,也就是2007年7月,小鑫多次向父母抱怨,在幼儿园遭受了不合理的待遇,包括被老师罚站、被其他小朋友掐等。小鑫还表现出对某个特定老师的恐惧。作为父母,向女士与丈夫对儿子在幼儿园受到这样的待遇感到心疼和愤怒。他们多次与幼儿园交涉,但幼儿园坚称没有体罚小鑫,认为这些只是小鑫为了逃避上学而编造的。由于无法解决问题,向女士在同年8月为小鑫办理了转园手续。
尽管小鑫已经转到其他幼儿园,但向女士夫妇对该幼儿园的态度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幼儿园背离了教育职责,体罚了他们的儿子小鑫,导致小鑫出现了与同龄人不同的焦躁和恐惧情绪。因此,他们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幼儿园赔礼道歉并支付3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亲自前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涉案的两名老师已经离开了幼儿园,幼儿园也没有保留相关的监控录像。此外,证人证言也不能直接证明小鑫受到了不合理的待遇。然而,从常理推断,一个二三岁的孩子一般不会撒谎。作为父母,他们也不会费尽心思去幼儿园闹事,甚至走上法院维权,如果孩子没有遭受伤害。虽然有可能老师的行为并没有小鑫所理解的那么严重,也许只是孩子间的正常打闹,但这确实让小鑫感到受伤。最终,幼儿园承认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不够妥当,并表示愿意向小鑫道歉。为了表示诚意,他们还购买了书包、幼儿读物等礼物准备送给小鑫。向女士夫妇也表示他们只是想要一个交代,并不在乎赔偿的问题。
看到双方都有调解的意愿,承办法官进一步开始进行调解工作。最终,幼儿园向小鑫购买了礼物,并向小鑫的父母道歉。向女士也向法院申请撤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