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程序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全文法律知识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程序法

点击数:46 更新时间:2024-12-16

 
33797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程序法的关系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内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刑事司法政策,既是刑法问题,也是刑事诉讼法问题。它体现了对犯罪的惩治政策,是国家和社会为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来说,宽严相济指的是在对待犯罪时坚持区别对待,对严重刑事犯罪采取严厉打击措施,对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等情节较轻的犯罪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等措施。宽严相济要求依据具体案件情况,严格依法惩罚犯罪,实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的原则。

二、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治理机制相对薄弱,导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难以得到真正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侦查阶段

在侦查阶段,虽然国家强调对所有犯罪进行调查处罚,但由于证据不足,导致犯罪行为无法显现在司法机器面前,使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诉讼程序中乏力。

审判阶段

尽管法律规定“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在“疑罪”的情况下也倾向于判被告人有罪,或者采取“疑罪从轻”的作法。这使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变味”。

刑罚执行方式

尽管刑罚的执行过程隐蔽,但通过刑事司法的展示来实现威慑功能,如公开批捕、公开审判等,掩盖了实际上控制犯罪相关刑事政策的薄弱。这使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罚执行方式上存在问题。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刑事程序法的完善

为了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刑事程序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刑事诉讼目的和原则体系的完善

为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必要将“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并列为刑事诉讼的目的。同时,应明确规定程序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控辩平等原则和司法独立原则,以协调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关系。

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

侦查程序的改革应实现侦查程序的正当化和科学化,保障被追诉人的基本人权,并优化侦查活动的有效性。起诉程序的改革应扩大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完善对起诉活动的制约机制,并引进刑事和解制度,以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

刑事审判程序的完善

普通程序的改革应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提供被追诉人周到、细致的程序保障,明确审判权力规范和量刑程序独立化。简易程序的改革应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赋予被告人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的权利,并明确其对价。

延伸阅读
  1.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 刑事自诉审查程序
  3. 刑事裁定的定义和作用
  4. 亲属代理人是否有权会见被告人?
  5. 刑事拘留期间物品管理规定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的研究
  2.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的影响
  3.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被抓能开庭吗
  4. 治安处罚的案底能消吗
  5.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书
  6.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7.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及法律关注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流程
  3. 刑事诉讼审查起诉的程序
  4. 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
  5. 刑事诉讼的法庭审判程序
  6. 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
  7. 刑事强制措施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