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中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详解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无因管理法律知识

民法总则中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详解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1-16

 
336034

民法总则中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

一、无因管理的定义和类型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无因管理法律制度源于古罗马法,近代各国民法建立相应的无因管理法律制度。无因管理法律制度倡扬社会互助的道德追求,确认无因管理的合法性,以阻却管理行为的违法性,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无因管理包含真正无因管理和不真正无因管理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无因管理,其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亦不同。

二、不当得利的定义和性质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不当得利为债的发生原因,基于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债称为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之债不同于合同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不是当事人双方间的合意,而是法律为纠正不当得利的现象而直接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当得利从其性质上说属于事件,而非行为,不当得利可因各种原因发生,但只要发生不当得利的后果,就在当事人间产生不当得利之债。

三、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包括:

  1. 有为他人管理或服务的事实;
  2. 基于避免他人受损的目的;
  3. 无法律上或合同上的义务;
  4. 行为不为法律所禁止。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无因管理的管理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四、无因管理人的义务

无因管理人的义务包括:

  1. 适当管理的义务:管理人应以有利于本人的方法为适当管理,不违反本人的意思和真实利益。
  2. 通知义务:管理人应在开始管理后将事实通知本人,除非无法通知或者本人已经知道管理事实。
  3. 报告与结算义务:管理人应及时将管理的情况报告给本人,并在管理关系终止时向本人报告事务管理的始末,并将取得的各种利益转移于本人。

未履行通知义务的管理人应负有赔偿责任。

以上是对民法总则中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的解析,如果您对相关内容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一条
延伸阅读
  1.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2. 逾期交房违约责任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3. 违约状态下的诉讼时效
  4. 欠债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5. 未成年人充值游戏的纠纷是否能报警处理?

债的种类热门知识

  1. 高利贷的风险及其法律问题
  2.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
  3. 父亲欠的债务,儿子有责任偿还吗?
  4. 招商银行信用卡6万逾期会坐牢吗
  5. 高利贷本人还不起担保人是否需要还
  6. 遇到高利贷催收如何处理
  7. 高利贷要偿还吗,是什么相关规定
债的种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互联网广告投放合同范本
  2. 导购员劳务合同范本
  3. 工厂劳务合同范本
  4. 餐厅员工劳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