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20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适用于以下情形:
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罪刑较轻,没有必要逮捕的情况,可以采取取保候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逮捕对其生活、工作和家庭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罪行较重,但在取保候审时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取保候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同时又不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其身体健康,同时又不影响诉讼的进行。
对于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如果在逮捕前发现其怀孕或哺乳的情况,就不能决定逮捕;如果在逮捕后发现其怀孕或哺乳的情况,就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改用取保候审的方法。
对于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和审查过程中,如果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取保候审。这种情况下,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在拘留期限内无法收集到足够证据,需要继续收集证据。
对于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法定的办案期限内无法结案,且采用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此外,对于持有有效出境证件可能逃跑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以采取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如果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必须经过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批准,并得到决定取保候审机关的同意。
在传讯时及时到案。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随时准备配合侦查、起诉和审判的需要,随传随到。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能利用自由的地位干扰证人作证,包括威胁、殴打、报复或引诱证人作伪证。
不得伪造、毁灭证据或串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能利用未被羁押的便利条件与其他同案人勾结,统一口径,隐藏、销毁或伪造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