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法律责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法律责任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03-08

 
318247

  引言: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法律责任的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责任就是交通事故法律责任,如果将交通事故责任分解开来,则当事人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就等于量化的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责任并不就是交通事故法律责任,它只是对当事人各方的行为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作出的分析,其本身并不承担法律义务,是一种“准法律责任”。

  产生以上两种观点的原因主要有:

  1、概念本身的误导。

  把“交通事故责任”中的“责任”理解为直接影响、决定事故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责任,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它似乎表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具有直接确认交通事故责任者在民事损害赔偿中权利义务的性质,或者说,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本身就是对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确认和分配。

  2、事故处理程序的误导。

  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依职权作出,且作出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权之一,又是针对特定的人和事,所以很难否定责任认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3、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法律责任混同。

  交通事故当事人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都是在交通事故责任的基础上作出的。可以说,事故责任直接决定了交通事故当事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的有无和大小,所以极易让人将两者等同起来。

  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法律责任,虽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法学领畴中,法律责任通常有两种含义。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个国家境内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单位必须遵守该国法律、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并承担法律责任。从狭义上讲,是指当事人由于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而承担的不利的、否定性的并带有强制性的后果。所以,法律责任是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或滥用权利的违法行为所作的否定的法律评价,是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行为所引起的合乎逻辑的、不利的法的后果,是国家强制责任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补偿和救济受到侵害或损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权利,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的手段。要是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可把法律责任划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和违宪责任。

  交通事故法律责任是指狭义的法律责任,它指的是交通事故当事人由于违反了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妨害公共交通秩序,侵犯公共财产权或者侵犯了个人人身及财产权利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它包括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也就是说,交通事故法律责任实际上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包含了交通事故当事人因违反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要承担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两者在以下四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1、责任主体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中,任何交通参与者,即使是儿童、精神病人、或已在事故中死亡的当事人,只要他们的行为与事故损害的发生,在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则当事人就可以成为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但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责任主体。因为作为法律责任的主体,必须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如机动车驾驶员右驾方向避让突然横穿道路的5岁小孩,致使车辆驶出路肩,坠入河中,造成车上人员受伤及车辆受损。在该案中,小孩的横穿行为与事故损害后果的发生有着因果关系,所以他就应承担事故的责任,成为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但由于他是小孩,未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不具有责任能力,所以不能承担民事、行政或刑事的法律责任。

  2、认定的机关不同。

  依据《安全法》第七十三条之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机关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唯一机关。而法律责任的认定则是由国家特设或授权的专门机关、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在我国,由人民法院认定违法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由公安、工商、税务等有特定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者的行政责任进行认定,违宪责任的认定权则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3、认定依据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依据是《安全法》、《安全法实施条例》等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而且要结合事故发生时的人、车、路、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当事人各方在事故中有否过错以及过错的大小。但就法律责任而言,它的依据就是国家制订的法律法规,它是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发生后,应按照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违约者或相关人的责任。就法律依据而言,认定不同的法律责任须引用不同的法律规范,如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依据《民法》追究民事违法者的民事责任等等。但还应当说明的是,如果法律有规定,当事人在事故中即便是没有过错,没有责任,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所规定的无过错责任。

  4、性质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是指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及各种原因对损害后果的作用力大小,它所表述的是法律事实。在证据学意义上,交通事故责任属于鉴定结论,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因为它并没有对当事人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它只是作为证据,供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及民事赔偿之用。而法律责任是国家就违法行为对有关责任人所作的否定的法律评价,是国家强制违法者或有关责任者直接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因该问题争议较大,且对事故处理的影响很大,所以在下文中专作讨论。

  所以,“交通事故责任”不等于“交通事故法律责任”,他们所要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相当于过错责任中的“过错”,后者则是因过错而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相关的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30种常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归纳

如何判断轻微交通事故中的谁是谁非

什么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标准

延伸阅读
  1. 案例:小李购买王某私自改装的跑车后,导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2. 公务员无证驾驶纪委怎么处理
  3.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实施规定
  4. 司机撞人有赔偿吗南京
  5. 送外卖晚上开车撞人怎么办

交通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二次手术后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2. 车祸引发流产是否需要赔偿精神损害
  3.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时效规定
  4.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
  5. 交通肇事判刑后无赔偿能力的处理办法
  6. 严重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法律要求
  7.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交通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