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执行期限是多久?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全文法律知识

对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执行期限是多久?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09

 
316363

刑事强制措施的期限规定

1. 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期限自取保候审后的次日起,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 监视居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的期限自监视居住后的次日起,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3. 传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传唤期限自传唤后次时起,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4. 拘传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拘传期限自拘传后次时起,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5. 拘留

对被拘留的人进行讯问的期限是自拘留后次时起24小时以内。

6. 逮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对被逮捕的人进行讯问的期限自逮捕后次时起24小时以内。

7. 通知拘留原因和羁押处所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拘留后,应在拘留后次时起24小时以内(除有碍侦查和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将拘留原因和羁押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

8. 逮捕审查批准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次日起3日以内(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至4日),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0日。

9. 通知逮捕原因和羁押处所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1条规定,逮捕后应在逮捕后次时起24小时以内(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将逮捕的原因和羁押处所通知逮捕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

10. 解除扣押、冻结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8条规定,对于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扣押物品、文件、邮件、电报或冻结的存款、汇款,应在查清后次时起三日以内予以解除扣押、冻结,并退还原主或邮电机关。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这五种措施按照强制力度由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排序。

刑事强制措施的定义

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为了保障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授权刑事司法机关采取的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刑事强制措施的实施需要权衡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与惩罚犯罪的任务之间的关系。因此,各国对刑事强制措施的采用都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正确实施刑事强制措施可以准确、及时地完成惩罚犯罪的任务,而错误实施则可能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以上是对刑事强制措施的期限规定和种类的详细解释。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团队。
延伸阅读
  1. 离婚的财产保全能保存多久呢
  2. 法院财产保全一般多久开始
  3. 剥夺政治权利期限有多久可以减刑
  4. 查封扣押的期限是多久
  5. 洗钱拘留多久会逮捕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主权原则
  2.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处罚
  3. 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内犯罪是否加重刑罚
  4. 检察院申诉程序的要求
  5. 上诉人信息
  6. 未成年人自首能否轻判
  7. 抢劫罪刑事拘留最轻判多久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