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法律时效衡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法律知识

刑事案件的法律时效衡量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23

 
314947

民法中的诉讼时效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诉讼时效的概念与适用

民法中的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定期限内行使诉讼权利,否则将丧失胜诉权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的起算期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为两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等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诉讼时效问题

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的适用需要综合考虑《民法通则》的规定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特点。以一起案例为例,被告人在2000年3月将邻居打成重伤后逃跑,被害人报案后,该案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2002年12月,被告人被抓获归案。2003年4月,公诉机关将该案起诉到法院,并告知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在该案审理中,被告人的代理人认为,被害人在权利受到侵害三年后才提起诉讼,已超过诉讼时效。而原告人的代理人则认为,在刑事案件没有得到处理之前,民事部分应当中止,诉讼时效也中止。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的适用原则

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的适用应遵循民法中诉讼时效的要求,并考虑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特点。

首先,诉讼时效的计算应从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且诉讼时效为一年。被告人逃跑在外并不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理由。

其次,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应视为诉讼时效的中断。因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涉及刑事责任和民事损失,当事人报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也是为了在民事损失上得到处理。

此外,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的重新计算开始日期不同于一般民事案件。由于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处于持续状态,被害人对权利的主张也处于持续状态,诉讼时效应在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并审查起诉后重新计算。

结论

综上所述,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民事诉讼部分既要执行《民法通则》的规定,又要考虑该类案件的特点。诉讼时效的计算应从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且诉讼时效为一年。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应视为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重新计算开始日期应在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并审查起诉后。因此,在该案中,附带民事原告人的起诉并未超过诉讼时效。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诉讼期间的相关问题,可参考以下文章:

- 诉讼期间

- 刑事案件第一审程序的期限归类

- 关于刑事拘留期间计算的几个问题

延伸阅读
  1. 无效合同期限追诉时效
  2. 撤诉的案件诉讼时效怎么算
  3. 私人借款有追诉时效吗
  4. 行政赔偿诉讼有时效的限制吗?
  5. 刑事自诉案件的诉讼时效限制问题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
  2.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
  3. 审查起诉的概念与作用
  4. 刑事公诉案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6. 刑事诉讼法补充立案的内容是什么
  7. 危险驾驶罪辩护词的撰写要点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