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主体新议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设立 > 公司设立条件法律知识

单位犯罪主体新议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2-28

 
312606

单位犯罪与法人犯罪的区别

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单位犯罪并不等同于法人犯罪。刑法对作为犯罪主体的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组织形式未作明确规定。因此,无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还是非法人主体,只要其是依法设立,有一定物质基础,并能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独立组织,都可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单位。当然,是否单位犯罪主体还应当看分则中是否有明文规定。

国外对非法人团体的刑事责任

不仅中国存在着非法人团体的刑事责任,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也对非法人团体追究刑事责任。英国普通法规定非法人团体不同于法人,不承认其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制定法规定则持不同的立场。美国刑法上也承认非法人团体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加拿大和印度的刑法中也包括非法人团体在内。新加坡也有类似的规定。

新公司法与单位犯罪主体

新公司法的规定使得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变得容易,这引发了对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重新审视。对于1人公司犯罪,需要从其主要收入区分是个人犯罪还是公司犯罪。如果该1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犯罪行为,则属于个人犯罪。如果部分收入来自犯罪,则一般以认定公司犯罪为宜。对于1人公司中的职员犯罪,法定代理人不知晓,应认定是职员个人犯罪。

由于单位犯罪中的负责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罚明显轻于自然人犯同样数额或情节之罪的刑罚,现实中注册公司以规避刑法制裁的行为时有发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对于以合法小买卖为幌子,暗中从事经济犯罪活动的公司、企业、事业,不能以单位犯罪论处,而应当以个人犯罪论处。

承包经营与单位犯罪主体

承包经营行为中的单位犯罪主体问题主要表现为名为承包实为单位所有权转让给个人的情况。如果承包后实际是一人经营、一人决策、利益大部分归个人,其经营活动中为单位利益的犯罪行为仍然是单位行为。因为这仍然是一种承包经营关系。如果单位经营权转让,而非单位所有权转让,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为单位利益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也是单位犯罪行为。经营权转让只影响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确定,而不影响单位犯罪。

延伸阅读
  1.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2.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
  3.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4.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5. 如何认定逃避追缴欠税行为

公司设立热门知识

  1.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
  2.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
  3. 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
  4.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从轻情节的规定
  5.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6. 四方合伙协议
  7. 公司法人代表的数量
公司设立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