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9-07
精神损害是指在婚姻关系中,配偶身份的纯正和感情专一的精神利益遭受严重损害。这种损害包括排他的性生活利益受到侵害、家庭暴力或精神压抑导致的肉体伤害和痛苦,以及名誉、人格尊严、社会地位等社会价值的贬损。
与财产损害相比,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更为困难。虽然金钱无法购买感情,但在一定程度上,金钱可以弥补婚姻中无过错方所遭受的损失。由于精神损害的无形性和不可估价性,法官在裁量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时,必须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0条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解释。
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法庭可以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伤害和精神痛苦程度。例如,出现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哀、羞辱等情绪障碍,或因精神和感情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患病等。鉴于这种损害结果涉及到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应由医学专家判断其轻重程度。
法庭还需要考虑过错方实施过错的种类、动机和情节等。一般来说,过错程度与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成正比。
其他情节也需要被考虑,如双方结婚时间的长短,过错方对家庭和子女所尽的义务和贡献程度,以及加害人的经济状况和承担损害赔偿的能力,还有受诉法院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