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9-23
1. 刑侦部门应立即接受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犯罪嫌疑人自首,并制作笔录和《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2. 刑侦部门对接受的案件或发现的犯罪线索经审查认为属于其他机关管辖的案件,应在二十四小时内经批准后签发《移送案件通知书》,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对于需要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应将案件材料和相关证据送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并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3. 对于需要行政处理而不需要刑事处罚的案件,应依法进行行政处理。
1. 刑侦部门在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批准后立案。
2. 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应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批准后不予立案。
3. 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如果控告人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十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
刑侦部门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形之一,应制作撤销案件报告,经批准后撤销案件,并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并发给释放证明:
1. 没有犯罪事实的。
2.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3.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4.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5. 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6. 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1. 刑侦部门对已立案的刑事案件应进行侦查。侦查工作应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的证据材料,并进行审查核实。
2. 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依法逮捕。
3. 在进行侦查时,可以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对被害人进行询问,进行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查询、冻结存款、汇款,进行鉴定、辩认,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因此,在办案工作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的执法思想,尤其是在当前的"严打"斗争中,在强调"从重从快"、"两个基本"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严格执法,重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并重,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避免执法中,特别是执行程序法中的疏漏和偏差,从而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严格依法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