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7 更新时间:2023-09-16
公安机关对于接受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的刑事案件,一般情况下应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重大、复杂线索,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对于特别重大、复杂线索,地(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六十日。
公安机关在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后,应在三日内开始进行审查,一般审查期限为十日,最长期限为三十日。
对于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或书面通知的刑事案件,应在指定的期限内立案。
人民检察院接到要求立案的通知后,应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
公安信访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为六十日。如果情况复杂,经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申诉案件的当事人是不能直接阅卷的。
在刑事案件进入侦查程序后,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案卷;进入公诉阶段后,辩护律师可以查阅全部案卷;进入审判程序后,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所有案卷。然而,并没有规定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有阅卷的权力。这样的规定是出于对刑事案件性质的考虑。
刑事申诉案件的申诉人也不能直接查阅本案的刑事案卷,只有在得到法院批准的情况下,委托的辩护律师才能查阅相关案卷。
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应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负责管辖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可以进行刑事拘留。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
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应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公诉案件自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法院在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如果起诉书中明确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应决定开庭审判。除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应当公开进行第一审案件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