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10-02
1989年冬天,原告尚某与被告王某相识,并于1991年举行婚礼。他们于1993年生育了一名儿子,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孩子在不满一周岁时患上了重病,导致王某精神和身体上受到了打击。
1998年,家庭发生了一起失火事故,使王某的精神健康再次受到了严重影响,最终导致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这对夫妻的感情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尚某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于2003年以感情破裂为由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但后来撤回了起诉。然而,2004年,尚某再次提起离婚诉讼。
经过法院的审理,法院认为王某在婚姻存续期间由于孩子的安全问题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并在失火事故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为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和照顾精神病患者的实际生活,法院于2003年判决不准离婚。然而,在2004年,法院考虑到王某的精神分裂症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婚姻自由的原则,判决准予尚某与王某离婚。然而,尚某需要在离婚时给予王某适当的经济帮助,并在财产分割时予以照顾。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离婚的法定理由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然而,在精神病患者离婚的案件中,关键在于患者的精神病是否能够治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案件的司法解释,无论精神病患者在婚前是否知晓对方的病情,只要可以确定患者的精神病经治不愈或久治不愈,人民法院即可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然而,这些司法解释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明确。
根据案件事实,被告王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已经持续了至少5年,并且在审理过程中仍在接受治疗。根据国际上的婚姻立法和比较法的观点,夫妻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精神病,并且无法共同生活,可以成为离婚的法定理由。然而,离婚判决应该同时考虑到被告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和今后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