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1-16
股权收购作为公司扩张的常用手法,给收购方提供了掌握目标公司盈利能力的机会。然而,股权收购与普通商品交易存在重要区别,主要体现在交易标的的不同。股权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既包含权利也包含义务,与所有权不同。股权收购的前提是资产和债务必须真实、完整和明确,并且债务必须充分获知。然而,在现实的股权转让中,信息不对称使得收购方难以获知目标公司的或有债务,从而导致股权交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目标公司或有债务的风险及防范问题。
(一)或有债务的概念
或有债务是指只有发生某种难以确定的情况时才会存在的债务,其发生与否取决于将来某种不确定的因素。目标公司一旦存在或有债务,特别是在收购方取得目标公司股权后,目标公司需要承担该债务,对其财务运作产生影响。如果潜在债务规模巨大且原股东无偿付能力,甚至可能给收购方带来巨大损失。
(二)或有债务的特征
1. 不确定性:或有债务可能没有记载于会计账簿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包括其是否发生和发生的数额,需要利用已有的证据对或有负债是否发生作出判断,并作出相应处理。
2. 隐蔽性:或有债务往往由基准日前的交易或事项引发,由于没有按一般会计规则记载,且可能只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知悉,使得收购方难以发现。
3. 危害性:或有债务常常具备金额大、后果严重等特点,如对外担保、财产抵押、诉讼纠纷、产品质量责任等。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目标公司的生产经营,给收购方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防范或有债务风险,收购方需要通过以下途径了解目标公司的或有债务,以便做出决策和进行谈判。
1. 聘请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
收购方应聘请律师、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环境评估机构等专业中介机构,对目标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调查与评估。调查范围包括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财产状况、员工情况、经营状况、知识产权、税务情况、法律纠纷等。通过专业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可以发现潜在风险,帮助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和如何进行交易。
2. 目标公司及其股东的充分披露义务
收购方应要求目标公司或其股东将目标公司的情况包括有关材料、权证、债权、债务等情况告知收购方。披露应真实、完整、不误导。收购方还应聘请律师等中介机构对披露材料进行必要的审核,并与尽职调查获得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资产、运营、税务、环保、劳动用工等状况,判断法律和财务风险。
3. 管理层交流
通过现场观察目标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尤其是通过访谈高管人员,可以了解大量关于公司或有负债的信息。公司的或有负债信息一般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掌管公司印章的人员掌握,这些人员的素质、经验、财务状况等因素对或有负债的形成有影响。在尽职调查时,需要对目标公司及其关联单位的有关管理人员进行适当调查。在不影响管理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地留任前管理层,以获得更多关于公司或有债务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