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1-30
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应符合相关法律条件,并遵守相应的分配原则。农村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原则是确保被征地的农民获得的补助费不低于土地补偿费的80%,并将安置补助费平均支付给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征地补偿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建设土地或棚户区实行征收或征用,并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具体的征地补偿费用标准和金额由市、县政府根据法律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是根据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确定的。具体的确定方法是根据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为准。
如果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无法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原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这一规定已被删除。
如果被征收人对征地方案有异议,应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征地前的告知、听证、征地公告发布及补偿安置方案发布后公告期内及时提出意见,并要求举行听证。如果经过上述程序救济后仍对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如果裁决后仍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对于国有土地的征地纠纷,被征收人应在征地机关征求公众意见时针对有异议的部分充分发表意见。在征地机关作出征收决定并发布公告期间,如果对征收决定有异议,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如果仍未能达成补偿安置协议,发布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公告。对于上述补偿决定,被征收人仍有权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如果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提起行政诉讼,并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发布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征地补偿款分配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条件,并遵守相应的分配原则。如果被征收土地的当事人对所获得的征地补偿款金额不满意,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提出异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可以直接起诉至法院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