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按人头补偿还是按面积补偿更划算?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2-12
导读:拆一换一是底线,居住水平不应下降。不管按照人口数来确认补偿,还是按照被拆迁房屋面积来计算补偿,都不能违背征地拆迁最基本的补偿原则。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补偿的,地方政府应当在保障拆1:1补偿比例的基础上参考人口数,解决拆迁户住房困难问题。
农房拆迁补偿问题:按人头计算补偿是否合法公平?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时,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通过评估程序来确定房屋的征收价值。简而言之,补偿金额取决于被征收房屋的价值。
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
而在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对相关问题进行规范,不同地区根据地方政府颁布的地方法规和规章来确定补偿安置的标准和途径等。
农房拆迁中的按人头补偿
本文要解析的问题是农房拆迁中按人头计算补偿是否合法公平。以通州某村棚改拆迁为例,补偿安置方案明确规定:1. 选择产权调换补偿方式的被拆迁人,按照人口数人均5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安置房面积;2. 一宗宅基地内被安置人口较少的,按照合法宅基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计算安置房面积;3. 超过以上控制标准的购买安置房面积,需要自行补齐购房款。
补偿标准的公平性问题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按人头计算补偿可能会引起疑惑。如果家庭人口较多,按此计算安置面积当然可以;但对于房屋面积较大、人口较少的拆迁户来说,这种计算方式无疑会损失一部分应有的补偿,需要自己贴钱才能住进与原房屋面积相当的房子。这样的补偿方式真的公平合理吗?按人头计算补偿安置面积的方式是否合法?
拆一换一是底线,居住水平不应下降
无论是按人口数还是按房屋面积计算补偿,都不能违背征地拆迁的最基本补偿原则,即确保被拆迁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得到保障。因此,在拆迁农民合法房屋时,拆一换一是计算补偿的底线。
保障被拆迁人权益
按人头计算安置面积应侧重于对人口较多的住房困难户的补助,而不应剥夺被拆迁人合理接受补偿的权益。确保被拆迁人原有的生活居住水平不降低是一个简单的原则,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各种阻碍。如果有被拆迁人遇到不合理的补偿标准,或者在拆迁补偿时房屋财产价值被低估,一定要积极依法维权,争取公平合理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