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新套路:不同意拆迁补偿,就把你列入失信黑名单!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2-22
导读:被拆迁人对拆迁补偿不满意,不同意拆迁补偿跟失信没有关系,拆迁方硬是用这种方式逼迫被拆迁人妥协,明显就是一种套路,一种威胁的手段。
拆迁新策略:不同意补偿价格,将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棚户区改造、旧城区改造等拆迁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个别地方为了一己私利搞违法拆迁的现象也不少见。随之而来的拆迁手段五花八门,套路层出不穷,让很多生平第一次遇到拆迁的百姓,毫无招架之力。最近就新出了一种拆迁手段:不同意补偿的被征收人,会进入失信黑名单!这事发生在江西。
案例
柳先生是江西某地的居民,他的房屋位于城中村,是九十年代建造的砖混楼房,面积达两百多平方米。他的两个子女大学毕业后定居外地,而他和妻子继续居住在这所老房子里。然而,2018年3月,柳先生的平静生活被棚户区改造要拆迁的消息打破。柳先生对此感到疑惑: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地方就要被拆掉了?如何进行补偿?是否会多给几套房?如果补偿价格太低怎么办?他对这些问题充满了疑虑。不久之后,拆迁方提出了一份补偿方案,以货币补偿的方式,每平方米9000元。然而,柳先生的房子位于城中村,周边发展迅速,商品房价格接近15000元每平方米,相差近6000元。这个差距让柳先生无法接受。尽管柳先生多次与拆迁方进行交涉,但对方始终不肯让步,坚称房屋破旧只值这个价格。他们威胁称,如果柳先生继续不同意补偿价格,将被视为不配合拆迁工作,直接列入失信黑名单,并在本地新闻进行曝光,以后的行动将受到限制。
法律分析
从字面含义来分析,失信是指没有遵守信用。对于拆迁,被拆迁人是接受拆迁方主动拆房子的一方,不存在被拆迁人主动给拆迁方承诺、信用的情况,更谈不上不遵守承诺的问题。因此,将不同意拆迁补偿与失信联系起来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从法律层面上来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于2013年7月1日公布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其中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该规定的制定背景是针对那些有履行能力但无故拒不履行义务的人。也就是说,该规定主要适用于民事案件,与拆迁这类行政案件没有直接的关联。此外,《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该条规定明确给予被拆迁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寻求法律救济的方式。柳先生的房屋位于城中村,处于城市规划范围内,因此可以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要求进行拆迁补偿。既然柳先生对补偿方案不满意,他有权利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拆迁方将他列入失信黑名单并剥夺他这些权利,显然是不公平的。
维权建议
面对这种违法拆迁套路,被征收人应该如何争取到合理补偿呢?首先,被征收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多了解拆迁相关的法律规定,以防拆迁方利用政策规定来压制自己。其次,被征收人应该争取协商。如果多次协商后拆迁方不让步,并表示将进行强拆,被征收人应及时保留证据,如房产证、照片、拆迁文件等。最后,如果多方协商无果或已经被强行拆迁,被征收人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征地拆迁律师的帮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