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16
根据法律规定,工伤鉴定一般由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进行。一旦鉴定认定达到工伤标准,受害人可以向工伤保险基金会和用人单位申请赔偿。如果双方对鉴定结果有异议,还可以申请进行二次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具体设置方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包括是否单独设立或合署办公。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规定,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是承担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机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设置方式。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提出、提交材料、材料审核、组织鉴定、现场鉴定、委托检查、结论送达、再次鉴定、复查鉴定等各个环节的程序、条件和期限。此外,第三章和第四章还专门规定了管理监督和法律责任,旨在规范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加强监督,强化法律责任,预防和惩戒可能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
鉴定者需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相关诊断材料,以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鉴定者可以在每周一、二、三、五进行鉴定。
鉴定办对鉴定者携带的材料进行审核后,需交纳200元的鉴定费。如果材料不完整,鉴定办将出据委托诊断,待材料完整后再进行鉴定。
鉴定办定期召开鉴定会,做出伤残等级或结论,并予以公布。
自鉴定材料登记之日起15日后,单位劳资人员可以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及所收全部材料。
需要强调的是,工伤的鉴定处理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部门办理,只有这样产生的工伤鉴定报告才具备法律效力。如果对相关情况处理不清楚,可以咨询律师以明确界定。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