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9-01
工伤伤残鉴定需要委托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指定的医务鉴定机构进行。雇主应及时帮助受伤职工申请伤残鉴定。一旦职工发生工伤,经过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如果发现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应立即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同时,必须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法律依据:
根据《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其雇主应及时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职工发生伤害事故并被认定为工伤后,紧接着是确定伤残程度,即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期限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职工因工伤治疗导致受伤后,在伤情相对稳定后仍有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例如,在海门发生的工伤,雇主或个人必须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在60天内作出鉴定结论,如有必要,可以将劳动能力鉴定期限延长30天。
如果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单位或个人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内,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如果办理机构认为伤残情况有变化,可申请重新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直接影响工伤职工的待遇补偿,因此,雇主和职工都应掌握好初次鉴定和再次鉴定的时限。
根据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工伤职工个人或其直系亲属认为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偏轻或偏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