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1-20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公司设立后并非永久存在。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公司设立人可以宣布解散公司。然而,由于公司在运营期间建立了多方债权债务关系,公司的解散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第二百八十一条的规定进行。
根据最新的《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公司可以因以下原因解散:
根据新旧《公司法》的对照,关于公司解散的规定发生了以下主要变化:
解散是否导致公司法人资格终止因国家而异。在我国,解散并不意味着公司法人人格的终止,而是需要进行清算程序。只有在清算完成后,公司的法人人格才会消失。
除了因合并、分立而解散外,其他情况下公司都需要进行清算。通过清算,公司结束解散前的法律关系,分配剩余财产,最终消灭法人资格。
在清算期间,公司仍然存在,但只能进行与清算相关的事务,不得开展积极的经营活动。
公司解散必须经过股东会的同意。在解散后,公司的法人人格身份不会立即消失,而是需要先对公司的财产和债务进行清算。在提交清算报告后,才能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注销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