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法如何规定公司解散的原因?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解散法律知识

我国公司法如何规定公司解散的原因?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4-01-16

 
275007
导读: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的原因有以下情形: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解散原因

在当代社会中,公司法是一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法律。从名称上来看,公司法主要是用来规定公司的相关事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仅有公司的成立,还有公司的解散。那么,公司法在我国是如何规定公司解散的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公司解散的原因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的原因包括以下情形:

  1.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2.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3. 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4. 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5.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如果公司出现了第一种情形,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来延续存续。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须经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须经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此外,《公司法》还规定,如果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并且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解决,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解散公司的诉讼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5月5日颁布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如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1. 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且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2. 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作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且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3. 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且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4. 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股东的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或者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情况,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解散公司诉讼。

解散公司的诉讼程序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应以公司为被告。如果经人民法院调解,公司收购原告股份,公司应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6个月内将股份转让或者注销。在股份转让或者注销之前,原告不得以公司收购其股份为由对抗公司债权人。如果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将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制度进行破产清算。

综上所述,公司解散的原因包括根据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以及公司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具体情况可以咨询相关律师。

公司的变更形式热门知识

  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登记程序及所需文件
  2. 注销和吊销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3. 分公司倒闭员工辞退赔偿问题解析
  4. 公司股权转让手续办理流程及要求
  5. 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方式
  6. 深圳专利质押融资怎么申请
  7. 公司分立债务归属有哪些?
公司的变更形式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互联网平台合作协议范本
  2. 网络平台合作协议范本
  3. 劳动合同范本(含试用期)
  4. 代理采购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