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10-15
根据法定程序,公司可以进行注销,并成立清算组进行债权债务的公告和清理。如果在45天内,债权人没有申请债权,则视为自动放弃。如果没有进行公告和清算程序,股东将承担法律责任。
可以通过查阅工商档案来确定债权债务的承受人。如果工商档案中没有相关信息,工商部门将不会核准注销申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债权债务承受人承担相应责任。
在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或吊销营业执照之前,其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诉讼主体资格仍然存在,因此应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已成立清算组织的情况下,可以以清算组织的名义参与诉讼。是否追加企业主管部门、开办单位、股东或出资人作为诉讼参与方属于当事人的自主决定范围,如果当事人不要求追加,一般不需要主动追加。如果没有企业法人清算组织或因人员下落不明无法到庭诉讼的情况,可以通过公告送达或直接送达给清算义务人。如果原告只起诉企业主管部门、开办单位、股东或出资人,需要区分情况:如果要求履行清算义务,法院可以不必追加企业法人;如果要求清偿企业债务,如果企业没有法人资格,可以直接判令企业主管部门、开办单位、股东或出资人承担清偿责任,而不必追加企业;如果企业具备法人资格,只存在投资瑕疵的情况下,应追加企业为共同被告。
清算义务人应根据主管或投资关系来确定:非公司制的国有企业法人的清算义务人为上级主管部门;非公司制的集体企业法人的清算义务人为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法人型联营企业的清算义务人为联营各方;中外合资企业法人的清算义务人为合资各方;外商独资企业法人的清算义务人为投资主体;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义务人为全体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义务人为控股股东。
企业法人已办理注销登记后,其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诉讼主体资格消失。如果发生未清算的遗留债权债务纠纷,应以清算义务人为当事人。
企业法人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年检不会影响其诉讼主体资格,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除非已被依法注销。
综上所述,公司注销后,如果仍存在债权债务问题,处理方式将根据是否进行清算公告来决定。已公告的债务将由债权人承担,未公告的则由股东承担。因此,在处理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