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清算罪法条及司法解释是怎么规定的处罚标准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0-09
导读:对妨害清算罪规定的量刑标准通常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判处拘役,可以根据犯罪情节并处2万元以上到20万元以下罚金,如果单位构成妨害清算罪,对单位判处罚金,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都被追责。妨害清算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隐匿财产或者提供其他的虚假材料。
妨害清算罪的法律规定及处罚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妨害清算罪的处罚标准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对单位犯罪的情况,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根据个人犯罪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妨害清算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妨害清算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下情况:
- 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
- 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
- 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
- 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
涉嫌妨害清算罪可以逮捕嫌疑人的条件
涉嫌妨害清算罪可以逮捕嫌疑人的条件包括:
-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妨害清算罪的定罪证据要求
妨害清算罪的定罪证据需符合以下要求:
- 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 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 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在我国,公司办理注销登记之前都需进行清算。若在清算过程中隐匿财产价值在50万元以上,或者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虚假记载,涉及金额在50万元以上等情节,将按照妨害清算罪追究刑事责任。因妨害清算给其他债权人造成的损失,债权人可要求当事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