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2-11-02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如果股东希望抽回出资,只能通过转让持有的公司股权来实现。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根据实缴的出资比例来分取红利。当公司增加资本时,股东有权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优先认缴新资本。但是,全体股东可以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新资本。除此之外,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如果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要获得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股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股东,并征求他们的同意。如果其他股东在收到通知后三十天内未答复,则视为同意转让。如果超过半数的股东不同意转让,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转让的股权。如果不购买,则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则需要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如果协商不成,则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在实践中,抽逃出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在公司设立时,利用过桥贷款作为注册资金。待公司注册成立后,将过桥贷款部分或全部抽走。
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如将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买卖关系作假,将部分股东注册资金划归股东个人所有。
将注册资金中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业技术、场地使用权等,在验资完毕后,将部分或全部抽走。
未提取法定公积金或制作虚假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在短期内以分配利润的方式提走出资。
抽走货币出资,以未经审计评估且实际价值明显低于申报价值的非货币部分进行补账,以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
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的方式,变相抽回出资。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实缴注册的资本是不能进行抽回的,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