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3-29
医疗损害责任归属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其构成要件为:
1. 损害结果: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后果,如死亡、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
2. 过错行为:即医疗行为具有违法性,包括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医疗行政部门发布的规定、办法、医院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则,以及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标准等。常见的过错行为包括误诊、贻误治疗、不当处方、手术或处置导致患者伤害、使用不合格材料致使患者受伤害或其他损失。
3. 因果关系:即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要件,医方才承担医疗损害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医方负有提供正确、及时、符合规范要求的医疗服务的义务。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损害结果时,应由履行义务的医方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可以免责。
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占有证据。医方提供医疗措施、药品、医疗设备,并掌管和占有相关的数据材料、医疗记载。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医疗损害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在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中,首先由原告(患方)承担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证明损害结果确实存在。如果原告不能提供证据证明损害结果存在,那么医疗损害责任就不存在。
然后,被告(医方)承担举证责任,即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具有过错以及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如果被告不能证明医疗行为没有过错,或不能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那么被告就应承担医疗损害责任。
虽然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具有过错以及其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在医方,但为了防止医方滥用专业技术优势和掌管病历资料的便利,影响公正处理,应加强对医方的监督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