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鉴定的程序有哪些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01
导读:医疗过错鉴定的程序,医患双方、法院、鉴定机构都参与其中,具体要经过下面几个环节:1、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2、鉴定材料的质证。3、鉴定机构的选择。4、鉴定前的听证。5、鉴定材料的补充(六)鉴定结果的出具。
医疗过错鉴定的程序及相关环节
一、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时,才需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在医疗纠纷发生时,患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即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通常情况下,医疗过错鉴定由患方提出申请。
二、鉴定材料的质证
患方提出医疗过错鉴定后,需向法院提交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鉴定材料。同时,医疗机构也有权提供证据证明其无过错。提交材料后,法院将安排双方进行质证,主要针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辩论。
三、鉴定机构的选择
法院将材料移交技术科后,技术科会协助医患双方共同选择一家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过错鉴定。若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通过抽签或摇号方式决定鉴定机构。
四、鉴定前的听证
法院技术科选定鉴定机构后,将鉴定材料移送该机构。鉴定机构收到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在鉴定前,鉴定机构会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听证会,双方可提交材料并陈述各自意见。
五、鉴定材料的补充
鉴定过程中,若鉴定机构认为双方提交的材料有所遗漏,可通知法院要求医患双方补充鉴定所需材料。法院会通知双方提交补充材料,并经过质证后将材料移交技术科,由技术科再移交给鉴定机构。
六、鉴定结果的出具
鉴定机构根据医患双方所提交的材料和陈述,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出具司法鉴定书,详细说明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参与程度。申请人还可以要求补充鉴定,补充鉴定是对原司法鉴定结论的补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对于不服鉴定结论的一方,可申请重新鉴定。
医疗过错鉴定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处理相关问题,明确医护人员在事故中的过错程度,有助于确定各方的责任。手心律师致力于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为医疗纠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