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组成成员有哪些?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5-16
导读:医患双方在卫生行政部门或人民法院的主持下,从鉴定委员会名册中选择相等人数的委员,一般不超过2~4人为宜;再共同推举一位委员,作为首席委员。当双方共同推举的人选达不成一致时,可由卫生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指定一名委员,经双方同意后,组成鉴定委员会。
医患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鉴定委员会的组成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或人民法院的主持,医患双方从鉴定委员会名册中选择相等人数的委员,一般不超过2~4人,并共同推举一位委员作为首席委员。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卫生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一名委员,并经双方同意后组成鉴定委员会。由共同推举的或卫生行政机关、人民法院指定的委员担任鉴定主持人,负责主持调查、辩论、讨论和制作鉴定结论等事宜。
鉴定成员的回避问题
在确定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之后,当事人有权在合理期限内对对方选出的鉴定委员提出回避申请。鉴定委员会成员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形时,必须予以回避:1. 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当事人,主要是指造成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医务人员;2. 与医疗事故或事件有利害关系的成员,根据相关规定包括: - 鉴定委员会成员与病人及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有亲属关系; - 鉴定委员会成员是直接责任者所在科室的负责人及专业组负责人。回避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方式。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给予答复。如果当事人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回避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原卫生行政部门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影响或停止对该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工作。
回避决定的责任机关
根据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5条规定,鉴定委员会成员是医疗事故的当事人或者与医疗事故或事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然而,该办法没有明确由谁来决定回避。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修改讨论会上,有三种思路:1. 由卫生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回避;2. 由鉴定委员会合议决定或由鉴定主持人决定是否回避;3. 根据提起鉴定的机关而定。在诉讼过程中,由人民法院依职权或者依当事人的申请委托鉴定委员会鉴定时,应由审理该案的合议庭决定该委员是否回避;而在卫生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理时,提起鉴定时,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回避。由鉴定委员会或鉴定主持人决定成员是否回避,可能存在不公正之嫌。而且,鉴定委员会成员是单数,决定1个或3个单数的委员是否回避时,可能出现多数意见无法达成的情况。此外,鉴定委员会对鉴定结论不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无法基于程序不合法对其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因此,由卫生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直接决定是否回避更加有效率和及时。
鉴定结论的证据性质和法律责任
由法院或卫生行政机关决定鉴定委员会成员的回避问题,是基于鉴定结论的证据性质决定的。鉴定结论作为卫生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处理医疗纠纷、认定医疗事件是否为医疗事故的最直接证据,与其他一般证据不同。它基本解决了医疗纠纷的事实问题,卫生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在此基础上适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和赔偿等问题。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不服时,无法对其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卫生行政机关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作出的行政确认,当事人不服时,可对行政确认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在审查行政确认是否合法时,会审查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及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和回避决定是否合法。卫生行政机关对行政确认,人民法院对判决负有法律责任。同样,对于基础性的事实问题,即已采信的鉴定结论也负有法律责任。